《歌手2025》第五期揭榜赛的排名:
第一名 GAI周延
第二名 格瑞丝·金斯勒 Grace Kinstler
第三名 单依纯
第四名
第五名 马嘉祺
第六名 米奇·盖顿 Mickey Guyton
第七名 卫兰
揭榜成功 者来女
揭榜失败
《歌手2025》第五期揭榜赛的结果基本在预料之中,陈楚生、者来女和GAI周延的演绎让我想到了一些东西。
陈楚生将 80 年代的迪斯科金曲《站台》结合新专辑《荒芜之境》里的《荒岛》,让过去的回忆杀嫁接上当下的感慨;哪怕近 40 年时间匆匆而过,生活里的孤独、寂寞、爱与等待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——“喧嚣的站台 寂寞的等待”“拥挤的过道 人群的味道/漂泊在岁月的旷野”。也许这次回溯有点过于久远导致得票有限,但是歌曲与部分观众的情感联系拥有坚实的基础。
相比之下,唐汉霄演唱电影《深海》的告别曲《再见深海》,虽然也是一首煽情之作,但是从形式、情感还是演绎上看都显得单薄,揭榜失败显而易见。
对比马嘉祺演唱的《光之翼》,结合了电子、摇滚和流行,用力过猛的改编超出了人声所能掌控的情绪范畴,排位不佳在情理之中。
还可以对比GAI周延改编伍佰 & China Blue 的《白鸽》。这首歌诞生于 90 年代末,距今已有四分之一个世纪。GAI周延的改编增加了大量说唱歌词,充分解释了原作中“白鸽”的意象——名为白鸽,实为自我描述。减少想象空间,成为现身说法,符合了当下“直给”的受众接受方式,另一种情感输出。
与陈楚生带来过去的回忆杀类似,者来女演绎游戏《黑神话:悟空》配乐《三界四洲》是当下的回忆杀。民族特色再加上顶级演绎,揭榜成功理所当然。
让人更为触动的是她回忆自己在河西走廊的两年采风经历——“民族音乐从土地里生长,从人民生活的爱恨情仇里流淌。”“我们的音乐都是从我们的土地里面来的。”
参考:
看到有些网友还在纠结于每期排名,要求综艺节目的竞技性压倒表演性,似有自己钟爱的歌手、歌曲不能登顶就誓不罢休的意思,我觉得大可不必。
小时候看《正大综艺》里的《五花八门》兼顾文艺性的欣赏与非文艺性的娱乐,结合表演与竞赛,走出综艺节目娱乐化的第一步,成为一代人的记忆。那时没有谁会把综艺里的游戏/比赛当真——
“艺术的功能是审美,游戏的目的是休闲和消遣。游戏进入综艺节目,综艺节目呈现游戏化、娱乐化的倾向,是电视由主流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变的标志之一。明星作为嘉宾成为游戏的主体。明星效应加世俗化游戏,成为吸引观众的看点。”
——成锦艳,《从审美走向娱乐——以 <正大综艺> 为例看综艺节目的娱乐化流变》
或许现在的流量化市场引战成风,导致出发点变得更要分上下论高低,节目组被裹挟其中不能自主?假如果真如此,我觉得并非好事。
把大众音乐变成竞技对吗?如果音乐的评判标准变成更高、更快、更强,一种纯粹体力和机能的比拼,显然太极端了。竞技只是节目吸引观众/听众关注的方式之一,看似是竞技,实则是文艺化的娱乐。
在我看来,竞技带来刺激显然不如回忆和感动更有意义。交流音乐、拓展视野的重要性要远超讨好观众、震惊眼球、撼动耳膜。
而对于演绎的本质是竞技还是欣赏的认知,不但决定观众的投票决策,还决定歌手的选歌、作品的编曲、舞台的呈现……林林总总。
从欣赏和感知出发,需要更多音乐类型、更多演绎形式;从技能比拼出发,关注点更多在于挑动现场大众听审、云端国际听审和全民陪看团的神经。两种认知结合造就投票结果,音乐人需要向哪边倾斜?节目组需要向哪边倾斜?大众需要向哪边倾斜?社会导向需要向哪边倾斜?如果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多样性的,兼容并蓄、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文明,答案不言自明。
欢迎大家留言评论。
80 年代是摇滚与迪斯科的黄金年代,很高兴看到有歌手带大家回忆过去;
80 年代还是重金属的黄金年代,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在节目中听到/看到一些关注。
文 Demogorgon
排版 闵熙
欢迎关注、点赞、分享、推荐、收藏和评论。
硬摇滚/金属乐唱片及 CD 预订请联系订阅号后台
(或在闲鱼搜索 Demogorgon)
相 关 阅 读
启天配资-在线股票配资官网-投查查配资平台-配资平台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